29
March
2022

2022年,民宿如何更好地发展

返回列表

  “民宿规范化运营”是时代的基本要求。无论是城市民宿还是乡村民宿,刚刚过去的2021年都是标准化运营的好机会。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及评价》第1号修改单,对民宿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引入新的分级标准将有助于民宿市场的标准化。在未来,民宿产品分级将成为一种趋势,这意味着民宿市场正在走向标准化和规范化。
 
  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政策重心转向“更高质量的增长”。通过精细化运营、打造差异化竞争、实现突破和重生将是民宿新的发展方向。2022年,我们拭目以待。
 

山楂小院(图片来自网络)
井HOUSE民宿
中国文化报驻浙江记者 骆蔓 摄
 
首批天府旅游名宿守拙(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供图)
 
 
  调  查
 
  浙江:因地制宜 主题兴趣促进品质化发展
 
  中国文化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2022年春节期间,浙江多地推出就地过年系列政策,本地游、城市周边游、乡村旅游受青睐。多家在线旅游平台数据显示,高品质乡村民宿预订一房难求。乡村民宿的火热,是近年来民宿业发展的缩影。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排头兵、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宿业已成为社会关注度较高的行业。
 
  民宿越来越受到市场欢迎与追捧,得益于国家旅游民宿标准的制定和扶持政策的持续优化,让社会资本、个体户对民宿的投资热情日趋高涨。2016年,《浙江省旅游条例》在全国率先将民宿列入地方性法规范畴,同年12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确定民宿范围和条件的指导意见》;2017年9月,浙江省旅游局牵头起草首个国家旅游民宿行业标准,发布浙江地方标准《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2018年初,浙江省旅游局组织开展首批浙江民宿等级评定(分为白金宿级、金宿级、银宿级),并成立了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2021年,浙江省旅游民宿产业联合会组织评定2021年度浙江省等级民宿203家、文化主题(非遗)民宿40家。
 
  位于杭州市满觉陇茶区与虎跑泉之间的四眼井是杭州早期民宿聚集地,这里诞生了许多老牌民宿,成为许多年轻人旅行的首选之地。2010年至2020年,此区域的大部分早期低价青年旅舍转型成以餐饮为主的民宿或更高品质的设计师民宿。
 
  日前,记者来到离虎跑路仅20米却闹中取静的四眼井10号,其前身作为青年旅舍的井HOUSE民宿,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民宿经营者周炜景投资200多万元进行重建和装修,不仅在建材上严格选品,洗漱用品除了选用知名品牌,还拥有自主研发的一系列日用器物与饮品。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的周炜景是一位珠宝设计师,民宿成为其珠宝制作工坊及个人生活兴趣的呈现空间。疫情期间住宿业务虽没有很好地增长,却聚集了一些商业拍摄的客群。
 
  云栖·舍民宿坐落于湖州市长兴县银杏故里八都岕,每年秋天,这里金黄的古银杏树吸引了无数游人。2015年,云栖·舍民宿经营者房小平将两幢紧挨的旧宅拆除,建成后的云栖·舍民宿毗邻古银杏公园。“每家民宿都需要有自己的特色,我就想起了儿时奶奶给我烧的乌梅鸡。”房小平介绍,岕里乌梅制作技艺由来已久,乌梅鸡是当地长辈口中最好的滋补品。房小平借助自媒体宣传自己的非遗美食和民宿,吸引了更多游客到访体验。经过几年经营,房小平开发了二十四节气的乌梅菜品,还有乌梅牛肉酱、乌梅鸭爪、乌梅蜜等伴手礼,目前已销往全国各地,开拓了新的市场,树立了自己的品牌。2021年,云栖·舍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全国乙级旅游民宿,并入选浙江省非遗主题民宿。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就浙江近年的民宿业发展趋势看,主要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行业驱动业态化发展。民宿作为住宿和餐饮的传统业态,许多民宿在选址、装修上的投入增加,力求不同主题化场景的呈现与视觉输出。二是主题兴趣促进品质化发展。兴趣标签、风格化呈现在新开设的民宿主题中的比重占有率越来越高。如摄影主题民宿、手工艺体验民宿等,从沉浸式体验到相关本土产品的销售呈现一条龙服务,将民宿服务从单纯的住宿餐饮提升到精神享受的氛围营造。三是小团队活动带动定制化发展。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限制了大型团队活动的开展,民宿行业接到更多8人至10人的小型团队订单,使服务趋向于定制化、专业化、个性化。四是APP衍生个体化发展。民宿不再是大投入、大资本运作,拥有闲置房产的屋主开始使用成熟的订房系统链,游客只要通过简单的软件操作和认证即可享受家庭式民宿的体验。
 
  四川:以评促建 打造精品民宿品牌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  王雪娟
 
  近年来,国家支持发展民宿业的相关政策频出,各地政府也出台大量鼓励当地民宿发展的相关政策,助力民宿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底,四川成都拥有旅游民宿超过4500家,成都旅游民宿产业发展规模位居国内同类城市和中西部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多点多极均衡发展、重点功能区集聚集约发展的良好格局。
 
  在成都市锦江区三圣乡、成华区望平坊等热门旅游目的地,龙泉驿区山泉镇、崇州市三郎国际旅游度假区、都江堰市青城山镇、彭州市龙门山湔江河谷生态旅游区、蒲江县甘溪镇明月村、大邑县新场古镇、双流区黄龙溪古镇等区域,初步集聚了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游客吸引力的特色旅游民宿。
 
  2022年春节期间,成都旅游民宿总体呈现供给品质提升、消费需求旺盛的市场特点。根据主要区(市)县假日监测数据,春节期间,成都旅游民宿整体出租率超过75%。蒲江明月村、彭州龙门山、大邑县花水湾、都江堰青城山等热门区域的乡村旅游民宿假期入住率超过90%,其中不少精品民宿连续多日一房难求。
 
  随着民宿业的迅速发展,民宿市场也逐渐走向规范化和标准化。记者了解到,秉承“鼓励创新、审慎包容”理念,四川成都早在2019年就出台了《关于促进民宿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的新版管理办法重点针对符合文化和旅游部相关定义的旅游民宿,重在鼓励和扶持其高质量发展,以评促建、树立典型、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其中明确了旅游民宿的定义、设立条件、经营规范,强化了鼓励和扶持,监督管理方面实行属地管理原则。
 
  2021年,《成都市旅游民宿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简称《办法》)公开征求意见。记者从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了解到,目前成都已对《办法》进行了多次修改调整并征求成都市级相关部门和区(市)县意见,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
 
  “相关要求都是基本条件,也是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障。”成都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在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之外,《办法》还要求旅游民宿经营销售商品和提供服务要合理收费并明码标价,接待住宿应做到实名、实时、实数、实情登记,要加强卫生和防疫管理,建立完善的防疫流程和规范等。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了旅游行业标准《旅游民宿基本要求及评价》第1号修改单,对民宿分类标准进行了修订。成都市文广旅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成都已按照要求对民宿进行等级区分。与之不同的是,成都即将出台的《办法》更侧重于对民宿的鼓励和扶持,希望民宿积极参与等级评定,像星级饭店一样提升服务、追求品质。”
 
  以评促建,成都开启了旅游民宿品牌打造之路,树立行业标杆。按照国家、省(区)、市相关行业标准,2021年,成都市评选了首批精品民宿6家,成功培育了四川省首批天府旅游名宿——锦府驿、无所事事·梧桐店、守拙民宿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民宿品牌,其中,锦府驿还获评首批全国甲级民宿。通过创建和评定,成都市旅游民宿品质得到较大提升,在行业中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带动作用。在成都市文广旅局的下一步规划里,将进一步加强成都旅游民宿等级评定、宣传推广、行业培训,引导民宿集聚发展。
 
  后疫情时代,旅游民宿发展迎来了机遇和挑战。相关调查显示,近两年,旅游民宿持续走热,约48%的游客出游愿意选择民宿作为住宿方式,尤其是亲子出游、康养度假型出游。预计到2022年,成都旅游民宿仍将维持高位运行,精品化、特色化、体验感强的旅游民宿将继续受到追捧。
 
  视  点
 
  厉新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教授)
 
  2021年旅游住宿市场较为亮眼的表现是民宿市场逆势上涨。2022年民宿的发展要注意以下三方面:
 
  第一,民宿要想更好地发展,首先就是标准问题。我们只有先做好标配的文章,再做个性化的文章,才能得到更好发展。标准对民宿下游的发展来说,其规模化发展发展是第一步,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撑。
 
  第二,民宿要想更好地发展,需要重新认识民宿本身。在整个旅游产业或者乡村旅游发展的过程中,民宿扮演的角色是人们到乡村的一个住宿空间,还是组合乡村其他众多资源、产品的平台,要从机制上去认识民宿在乡村当中所应该扮演的角色。
 
  第三,民宿要想更好地发展,需要做好“+”文章。一是“民宿+民宿”。在民宿的发展过程中,单打独斗已难以适应发展需求,集群式、品牌式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如宁夏中卫的沙漠民宿集群和浙江莫干山民宿集群。二是“民宿+产出”。民宿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乡村的其他产出,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同时带动周边发展。三是关注“连锁+”。要抓住游客在乡村停留期间的消费,游客的后续消费能否与民宿、与民宿所在的村子建立关联是更加考验经营者功夫的地方。如北京延庆的山楂小院,除自身经营做得很好,其周边产品也能吸引游客,使其成为持续客户。民宿做好“+”文章,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可能会更大、更好。
 
  展  望
 
  标准化下推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要有“温度”
 
  戴有山
 
  自2016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中连续4年明确提出要鼓励、支持和引导乡村民宿发展。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中的新兴业态,一直受到高度重视。在中央文件的推动下,各部委和各省区市积极响应,在相关文件和会议中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乡村民宿,并出台相应扶持发展政策。这些文件的颁布和相关优惠政策的出台,不仅大力推进乡村民宿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也进一步提升了乡村民宿在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中的地位与作用。
 
  随着全域旅游、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力度的加大,点状乡村民宿正在向集群化发展转变,由分散性、个性化向集中化、高品质方向转变。
 
  乡村民宿的集群化发展推动了乡村振兴。通过内部环境优化、基础设施提升等提高乡村民宿的环境、功能和服务,同时,局部优化乡村环境、修缮乡村闲置和危旧老屋、保护乡村文物建筑、改造乡村基础设施、提升村民待客素质,不断提升乡村整体生态,从而实现乡村民宿集群化发展。高品质的乡村民宿可以吸引大量游客入住并产生乡村消费,在提高乡村民宿营收的同时增加村民收入。相关数据统计,浙江省长兴县小浦八都芥共有民宿40余家,户均收入达40万元,在当地政府的指导下,当地民宿形成“一宿一品”,当地村民观念和经营意识得到改变、提升,有的还形成了分工明确、协作紧密,分别从事住宿接待、康养培训、理发服务、旗袍定制、茶禅论道、礼品包装、物流运输、餐饮服务的各类专业群体,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和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助推了周边乡村的旅游热度,使乡村成为人们向往的“小而美”生活栖息地。
 
  通过对民宿要素的改造,提升了乡村的文明程度,也影响了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元素,乡村民宿集群化使这些乡村发展和振兴元素内部优化组合,提高了乡村文明程度和乡村振兴的速度,达到了整体提升的效果。
 
  全国各地区在经营乡村民宿过程中,民宿的发展要注重挖掘、整理乡村传承下来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与现代化消费相结合,创造出新的消费产品。浙江文成县民宿已成为该县旅游文化的一张新名片。文成县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成县对民宿的审批进一步简化材料,创新服务方式,降低准入门槛,推出免费拍照、容缺受理、全城通办等一系列便利化举措,建立全城通办代办点21个,全面激发民宿市场主体创业创新活力。同时,积极开展上门指导,鼓励开发地方特色、农业资源,帮扶做好“民宿+土特产”“民宿+餐饮”“民宿+小吃街”等融合文章。该负责人还表示,当地政府结合侨家乐品牌,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扶持民宿的公共文化空间的维修和改善,并对民宿的老屋进行抢救,利用一些老屋办民宿、工作室、展览馆等,把乡土文化、地方风俗和乡村民宿有机结合在一起,构建符合现代旅游需求的公共服务体验点,既激活文化,又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在此基础上,在旅游景点集中、民宿行业发展较快的南田武阳、西坑让川等村分别开展消费示范民宿区创建,依托当地刘基文化、畲乡文化、侨乡文化等元素打造放心消费民宿“一宿一品”,并在民宿区内设置消费维权站,配备专职调解员,持续完善消费维权体系,着力提升民宿市场消费满意度,推动民宿行业回头客市场持续扩大。
 
  民宿是农民经营的小规模住宿业态,其经营保留了乡村固有味道,使“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农村韵味进一步增加。浙江文成县一对夫妻之前生活在意大利,夫妻俩回到文成百丈漈长塘村开了一家民宿,取名寒舍迴塘,他们将美食与民宿紧密结合,与村里近10家种养农户结成对子,由这些农户为民宿经营户提供高山蔬菜、土鸡、清水鱼、笋干、菜干、豆腐、野菜、蜂蜜等40余种农副产品。同时,根据不同住客的需求,提供家庭、团队等个性化服务,使远离城市来到这里的游客能够在山乡田园中与自然同频呼吸。民宿还为游客提供调酒师、烘焙师、咖啡师等短期免费培训,提供能够带走的土特产品。
 
  同时,民宿还承担着传承、传播本土文化的功能,在游客的吃喝玩乐、谈笑风生之间,乡土文化“活”了起来。乡村民宿更好地诠释了“乡野也是时尚;民族的也是国际的”。全国很多乡村民宿不仅留住了乡村原始风貌,为乡土文化存续提供了土壤,还成为文化展示、传播和交流的重要窗口。
 
  坐落于乡村不同角落的民宿通过对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影响,产生了乡村生产“温度”、乡村生活“温度”、乡村生态“温度”和乡村文化“温度”。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业态,乡村民宿不仅满足游客享受民宿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体验,促进民宿高质量发展,而且也向乡村传递游客带来的外乡生活方式,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作者系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副研究员)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