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
March
2022

万人工厂的华丽转身

返回列表


锯齿形的老厂房
 
  早春暖阳下,沿着运河和大关路向东南望去,一片锯齿形的老厂房错落有致,那便是“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这里曾经是浙江杭州工业史上名声显赫的元老企业——杭州丝绸印染联合厂(简称“杭丝联”)的厂址,位于杭州市拱墅区丽水路166号,“丝联166”由此得名。
 
  走进“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可见高大的厂房、钢架的结构、巨型排风扇、老式缫丝机……工业遗风扑面而来。“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副总经理许恒介绍:“‘杭丝联’是由周恩来总理亲自批准建设的万人工厂,是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的重点建设项目。1956年,‘杭丝联’开始筹建,1958年首期工程投入使用。”这座由苏联专家设计的锯齿形厂房,符合丝绸工业车间采光、通风、散热的独特要求,成为“杭丝联”建筑的最大特色。1966年,“杭丝联”三期工程全部竣工,全厂房屋总面积94279平方米,有“远东第一大厂”的美誉。
 
  1981年进厂的许恒曾经在印染、缫丝等部门工作,亲历了“杭丝联”的转型改造。“2000年前后,‘杭丝联’原厂房中的缫丝、印染及其他配套建筑因城市建设被陆续拆除,仅保留下原丝织车间的大部分厂房及附属用房。从2007年开始,杭州丝联实业有限公司利用‘杭丝联’的保留厂房逐步创办文创园。”许恒说,近年来,“丝联166”累计投入3000万元用于修缮建筑屋面、改造排水泵房、增设排污管道等。通过修缮、改造,“杭丝联”建筑华丽转身,成为艺术范十足的“丝联166”文化创意产业园,并被列入首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
 
  园区内的“蜜桃咖啡”店是最早进驻的个性化空间之一,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排风扇,工业风十足。店员小谢说,这里原来是“杭丝联”的排风口,咖啡店保留了原有建筑特色,并将地面和家具以杂色木板拼贴打制,使整体风格显得简单、朴素、自然。作为杭州的工业风咖啡厅,“蜜桃咖啡”店深受年轻人喜欢。如今,园区内这样的空间比比皆是。
 
  2017年11月,“丝联166”启动新一轮提升改造:以“丝蕴杭州  文创联动”为主题,通过打造“一带”(东侧文化商业景观带)、“一路”(园区丝绸文化景观环路)、“一庭”(丝联历史文化中庭),对园区进行重新布局、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将运河文化和丝绸文化有机融合,提升园区的产业竞争力。“一带”是一个开放性的空间,通过景观前移和车位退让提升锯齿形老厂房的辨识度,特别是主入口的设计融入了“一带一路”的地图元素,富有亲和力。“一庭”的一边建设展示区,里面有八九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缫丝机、捻丝机、併丝机等。透过展示区的玻璃窗,记者看到转动着的这些机器,似乎在述说着曾经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
 
  创办于2016年底的杭州开源丝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位于园区的124幢E3-1,其前身是一家丝绸印染工厂,为国内外知名品牌做加工定制服务。2018年,开源丝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健元抱着“溯源文化,传述立新”梦想,毅然决定转型升级,创立“源述”丝绸文化品牌,致力于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丝绸为载体,让传统文化贴近当代人的生活。“追根溯源,挖掘每一个传统文化细节的源头,我们要让每一件产品都有故事可讲,做出真正有文化、接地气的产品。”吕健元说。
 
  据统计,目前园区运营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入驻企业90余家。“丝联166”已被打造成一个以创意设计、文化艺术、丝绸及衍生品设计展示等为主体,集办公、展示、文化交流、商业配套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创意园区。许恒说,接下来,“丝联166”将被打造成保护工业建筑、工业遗产业态,展示文化创意产业魅力的文创示范区。
 
中国文化报驻浙江记者  骆  蔓 文/图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