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December
2021

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返回列表

——文化和旅游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班聚焦传统文化传承发展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简称《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进文化建设的战略部署和重大成就,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文化和旅游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班学员学习研读后一致表示,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好、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守正创新、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绽放出新的时代光彩。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刘冬妍表示,她所在小组的学员对标对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目标,紧密结合文化和旅游领域实际和自身业务工作,充分交流分享学习体会,提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和建议。文化和旅游部机关党委纪委办公室主任、二级巡视员刘谦同样表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
 
  站在具体工作角度,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主任兰静表示,要按照《决议》要求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间艺术和非遗保护、传承、利用的重要指示精神,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括民间艺术,按照时代特点和发展需要,在积极加以继承的同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不断发扬光大。兰静提出3个工作方向:一是努力拓展民族民间文化和非遗保护和研究领域;二是拓展民族民间文化和非遗资源转化利用;三是拓展民族民间文化和非遗传播渠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和精神命脉。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这体现了党的文化理念和文化发展观。”中国艺术科技研究所副所长庹祖海认为,应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设立重大项目,系统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研究党领导文艺工作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基本理论;应高度重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挑战和机遇,有组织地对各层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进行培训,大力扩充文化科技研究转化机构和队伍,建设推广相关示范工程。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郝庆军认为,党的十八大之前,虽然非遗工作取得了长足进展和重要成就,但是文化保守主义以及过度依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这两方面阻碍着非遗保护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理念让非遗保护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这些成就的取得归根结底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光辉照耀,归功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作为非遗工作者,我备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他说。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副主任荣书琴在深入学习的过程中意识到:“以往我们党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即一个结合,在今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即两个结合的重要命题。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中也两次强调这两个结合。” 荣书琴认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相当于一条现实和实践的横线,从历史的维度提出的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相当于一条历史和文化的纵线,横、纵相交,历史和现实交汇,思想和实践交汇。“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是在总结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基础上的理论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具体体现。
 
  中华文化既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随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开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任务。文化和旅游部直属机关工会主席关红雯在小组学习总结发言中表示,一百年来,党始终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实现了从毛泽东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3次历史性飞跃。“大家一致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她说。
 
  学员们一致表示,要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当代社会相适应、同现代化进程相协调,更好地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渠道,激活其生命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中国文化报报记者  于帆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