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November
2021

融入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思政教育改革

返回列表

  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历史传承,积淀了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乃是中华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过程中智慧的结晶。纵观世界几大古老文明,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的文化都有中断,唯有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历经沧桑而不衰,其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为当代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精神食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促其繁荣发展势在必行。
 
  “育才造士”是国家发展之根本,教育是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关键之所在。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处于百年未有大变局之中,人们时时刻刻面临着多元文化浪潮。作为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力量源泉,青年大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成为帮助当代青年学生完善人格养成、正确价值观形成的良好抓手。当前,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之中,对推动当前我国思政教育的改革,帮助青少年正确“三观”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发展、优秀人格的培养意义重大。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意义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主要有三方面的重大意义。其一,通过文化育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新时代全面发展的人,始终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当今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一方面需要各行各业的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更需要强而有力的精神支柱支撑,而中华民族精神就是最为重要的精神支柱之一,是中华民族得以团结一心的纽带。学校是教育培养优秀人才的主阵地,既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还要培养他们的民族精神,强化民族意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凝结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文化自信的增强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及未来,以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文化认知与认同转变自己的行为,自觉地承担起实现民族复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其二,有助于完善思政教育体系,进一步促进我国思政教育改革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关系紧密,思政教育是弘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而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入又能推动思政教育的改革,从而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传统思政教育存在教学内容相对枯燥、教学方式相对单一等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思政教育模式与教育方法无法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要,效果不断减弱。作为思政教育的重要抓手,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与影响力,能够为思政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能够助力思政教育目标的实现,助力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其三,进一步反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中去,显而易见,其拓宽了文化传承的阵地,并延展了传统文化基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的精神内涵,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社会主义土壤,并更具有现实价值意义上的生命力。
 
  思政教育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举措
 
  一是革新思政教育理念。思政教育改革的前提是教育理念的革新。要做好宣传引导工作,让全体教职工正确认识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重要性,从而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改革工作之中;要深入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之间的联系,鼓励、引导思政教师找到两者的结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有效地融入思政教育体系之中,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力量。
 
  二是改进思政课堂教育方法。当前,思想政治课堂是思政教育的主阵地,要进一步完善思政教育课程体系,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中,以“必修+选修”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全方位推进,激发大学生的民族自豪与爱国热情;要转变思政教育教学过程,打破传统灌输式思政教育方法,既保证传统课堂教学的数量,也探索更具吸引力的互动式教学形式,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思政教育,通过专题讨论、红色研学、文化导读等方式,创造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是构建全方位的思政教育体系。除了传统的思政课堂,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构建思政教育与课程教育的协同育人阵地,在课程教育中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和思政育人的目的。同时,创新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以传统节日习俗、红色旅游、重大历史事件纪念、社会实习实践等为活动载体,构建传统文化与思政育人阵地,构建社会实习和实践教学体系,最大限度丰富思政教育载体,最终构建学校为主体、社会为协同的全方位思政教育体系。此外,构建网络思政教育体系也不容忽视。多媒体技术及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成为新时代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新媒体平台改变了公众学习与生活的方式,大学生也不例外,这为高校思政教育也带来了挑战与冲击。开拓高校网络思政教育体系,需在净化网络环境氛围的基础上,科学构建网络思政教育平台和新媒体平台。新媒体平台能够成为思政教育的新渠道,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可以搭建基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新媒体平台,以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及头条、抖音等为抓手,将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新成果融入思政教育体系,制作并推送一些符合新时代大学生喜好及兴趣点的思政教育视频、动画、音频等,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自发地弘扬传承优秀文化,实现思政教育教化育人的目标。
 
  四是推动校园文化的建设,强化当代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心理认同。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政教育能够引导大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人文素养资源能够提升他们的心理认同。优秀文化的融入绝不是停在大学生的表面认知,而是要扎扎实实地融入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中,接受、领悟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将之融入自己的学习工作生活之中,并赋予优秀传统文化更鲜活的生命力。教师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者,高校是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的重要阵地,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建设,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激发、提升大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并最终提高思政教育实践的效果与质量。
 
  五是培育一批思政理论素质过硬、历史文化修养高的思政教育教师队伍。教师,是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思政教师更是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社会责任感养成的指明灯。要真正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教育中,教师不但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还应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以深度把握传统文化中的思政要素,以贯穿于思政教育中。在教学能力方面,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手段,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将知识用鲜活的方式呈现出来,实现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真正融合。作为学校,则应积极构建教师成长平台,加强师资的再学习,科学建立教师教学科研测评制度,推动教师成长。
 
  (孙威系东南大学党委人民武装部讲师、副部长,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何熠系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副院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孙威   何熠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