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
February
2021

花饽饽也是新文创|看山东人如何用饽饽“就地过年”

返回列表

 
 
 
 
 
 
 
 
 
清晨的微光尚未穿透寒冷的浓雾
 
制饽饽的老手艺人已经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
 
每个基础面团要揉上千次
 
再通过捏、戳、揉、拉、盘等多种手法
 
制作出犹如艺术品一般的传统香饽饽
 
古拙的技艺穿越时空
 
在这个“就地过年”的春节里
 
它是所有山东人眼中的年味儿和乡愁
 
“花饽饽文创专区上线”——美味解乡愁 
 
 
   “二十九,蒸饽饽”,除夕之前蒸上几大笼屉饽饽,是山东尤其是胶东半岛的传统。面粉要备上好几斤,鸡蛋只取蛋清,牛奶放在碗里待用。温水倒入面盆,水汽与面粉氤氲起来,热腾腾、忙碌碌,一代人记忆里的年味儿,就从这里开始了。
 
 
  中国人日夜兼程也要赶回家吃的这顿年夜饭,总少不了最中央摆放的花饽饽,观之吉祥添福,嚼之香甜柔韧,那种最纯朴的面粉香气,就是酒肉之余最踏实的家的味道——越是淳朴,越是动人。
 
 
  有饽饽的地方就是家。在异乡,馒头一样可以买,可外地的“山东馒头”,怎么也不如家里好吃。作为山东文旅“乡村好时节-新春季”的代表作品,为了让更多山东孩子购买到记忆中的花饽饽,在好客山东天猫、京东旗舰店特别开通“山东花饽饽文创专区”,精选多种山东传统正宗工艺的花饽饽上线,花样精美、口味如一。这个“就地而过”的中国年,停止了家乡人相聚的脚步,但流动的花饽饽可以承载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
 
 
  “花饽饽”也是新文创


  文创产业根植于大众文化,而繁盛于人民的创意。
 
  食物紧缺的年代,过年走亲串门带上两个白面饽饽,就是最好的礼物了。后来生活富裕了,饽饽的创意也丰富起来。裂开三瓣的枣饽饽,象征笑口常开、早生贵子;老人过寿要蒸寿桃,象征着添寿、增福;小孩儿满周岁,要抓周儿,象征着考取功名、前程远大……
 
  花饽饽在山东各种节日都有广泛应用。如过年用的“枣饽饽”、正月十五的“圣虫”、定亲的“鸳鸯”、老年人过生日的“寿桃”等等。针对节日的不同,花饽饽的造型也千变万化。心灵手巧的妇人们能够让不起眼的面团在自己的手中变成龙、凤、老虎、牡丹花、哪吒等等各种造型,甚至依时而变,创作出更加符合现代年轻人喜欢的动漫卡通、花朵绿植和场景化造型。不同的造型赋予不同的内涵,增加了不少节日气氛。不得不说,山东人的创意,就是从风俗节日和婚丧嫁娶开始腾飞。有人说,给山东人一个面团,能捏出一个平行宇宙!
 
  如今,山东的大馒头,成了香饽饽。网红“山东花饽饽”早已脱离“土味”年货的身份,也不仅是“温饱”和“吉祥语”的功能,而是升华成为一种山东的文化创意代表,向全世界彰示着山东人民的智慧精华。
 
  文创乡村好时节  助力线上年货节
 

  在山东,曾经无数的“土味”年货,正在走出小小的老家,走向大大的世界。为了更好的推广本地文创,实现设计、生产、销售等多方的对接,打通文创产品落地渠道,今年,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好客山东天猫、京东旗舰店“山东文创精品推荐”专区,特别推荐了十多种创意满满、趣味横生的山东花饽饽,让就地过年和远在他乡的“馒头的孩子”也能吃上纯正家乡味道的山东大馒头。
 
 
  春节后,就山东本地的文创衍生开发,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还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IP资源,打造“乡村好时节”专项文创系列活动,促进乡村振兴,展现乡村巨变的优秀成果,打造山东文创品牌,让更多的人,看到山东,爱上山东!

来源:澎湃新闻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