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July
2022

山西左云: 长城旅游让资源大县转型蝶变

返回列表


自行车赛手经过摩天岭风景名胜区  任 键 供图
 
  “远方的客人先问你们一声好,祝你们一路顺风心情好,头一声高来二一声低,三一声再向你们问上一个见面礼,有缘咱们千里来相会,为给你们开心,我把长城小曲唱起来……”
 
  时值5月,山西省其他地方早已繁花似锦,地处塞北高原的大同市左云县却处处杨柳吐绿。午饭时间,左云县管家堡天然居客栈的店主邓玉祥为游览明长城的游客清唱长城小曲,游客吃着饭、听着歌,好不惬意。
 
  管家堡村是远方游客观赏明长城最近的高速口,与内蒙古接壤,交通便利。随着当地政府大力开发旅游资源,不断完善基础设施,从管家堡村来摩天岭风景名胜区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2008年,趁着县里的长城旅游热,天然居客栈开张了。在经营过程中,我把有唱有跳作为客栈特色,满足游客对边塞文化和乡村文化氛围的好奇心。”经过不懈努力,邓玉祥能唱的歌越来越多。她不仅会唱很多现代歌曲,蒙汉调、晋剧、耍孩儿、道情也是样样拿手,成了小有名气的“网红”店主。
 
  十几年间,左云县长城沿线的小酒馆、小客栈如雨后春笋逐年增多。2019年底,天然居客栈被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授予首批“长城人家”称号,又“火”了一把。邓玉祥深有感触:“我本来是名普通农村妇女,有幸生活在长城脚下,更有幸通过客栈吃上‘旅游饭’,这得感谢政府的文旅政策好。”
 
  作为全国优质动力煤基地县,“煤炭大县”是左云给人留下最深的一个印象。事实上,左云县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文化名县、山西省文化强县,境内文化遗存丰富,边塞文化特点鲜明。
 
  为了不让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蒙尘,多年来,左云县紧抓契机,以建设“长城故乡、京西避暑胜地、自驾游目的地”为目标,把“生态+旅游”“体育+旅游”“文化+旅游”“美食+旅游”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生态文旅体育融合引领区。
 
  左云县地处万里长城脚下,境内有东汉、北齐、明3个时期的长城遗址,总长度60多公里,沿线还点缀有镇宁箭楼、八台子天主教堂、月华池、保安堡等众多边塞景点。在发展长城旅游的过程中,左云县在畅交通、护长城、育专家、提服务等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努力。
 
  “县里对长城资源倍加珍视,早在2013年就开通了沿明长城的43公里旅游公路,方便游客走近长城、感知长城。”左云县交通局负责人王湃业聊起长城赛道颇感自豪。
 
  左云县长城赛道途经明长城、摩天岭、月华池、宁鲁古堡等景点景区,将古迹、森林、村镇等有机串联,充分展示了塞北独特的自然景观与乡村建设。多年来,左云县多次对环形长城赛道进行精心设计和优化升级,不断加大长城沿线景观投入,拓宽原有路面,密植长城林带,建设了与长城文化匹配的凉亭、观景台、景观墙等配套设施,文旅氛围逐渐浓厚,成为长城一号公路最早通行、最具魅力的一段。
 
  万亩油菜花海观光旅游节、楞严寺民俗文化节等文旅节庆活动在此举办,壮美的塞上风光吸引了来自京津冀和内蒙古等省区市的旅游团,自驾游客也纷至沓来。尤其是2018年至今,一场场精彩刺激的国际、国内赛事相继在左云成功举办,塞北风情与体育运动相结合,让这片广袤的土地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骑车驰骋在长城赛道,欣赏边塞美景,享受夏日清凉,各地俱乐部自行车骑手专门来左云集训,体验的就是这种不一样的赛道。”左云县自行车骑行爱好者孙权宏说。
 
  在完善赛道基础设施的前提下,左云积极引导扶持长城沿线的饮食、住宿、娱乐项目,先后建设了夏都、月华池、小河口3处规模较大的写生基地。中央美术学院、内蒙古师范大学、山西大学等多家省内外院校与3个写生基地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盛夏季节写生基地一位难求。
 
  在发展旅游的同时,左云县也不忘对长城沿线文物的全方位宣传和保护。“现在好多了,制止踩踏长城的行为,叫停乱扔垃圾,人们不再认为我是爱管闲事了。”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的文物保护员姚涌泉,聊起当地百姓和游客的长城保护意识深有感触。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据了解,左云县有影响的作家和艺术家中,半数以上出生在长城沿线的村庄,他们创作的作品为左云长城增添了无穷的魅力。随着当地长城学会的成立,长城宣传保护工作分工更趋于细化。
 
  “长城学会是一个文化平台、宣传平台,通过这个平台,我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推出人才。现在,全县的长城文史专家、文史爱好者基本都在我们学会。”左云长城学会常务副会长葛金凤表示。
 
  为了让左云的长城故事和民间传说留存下来,左云县委、县政府大力开展长城文化工程,支持40多位文艺文史爱好者出版了《边塞文化论》《左云楞严寺》《左云石刻大全》等地方文艺文史著作100多部,成了左云赠送客人的文化礼品。左云长城学会会长刘志尧撰写了25万字的《大同长城与城堡》,被评选为2018年“山西省长城保护研究十大杰出人物”。
 
  如今,左云长城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已成为周边省市游客避暑纳凉目的地、自行车骑行目的地,这座长期以来以煤炭为支柱产业的边塞小县尝到了转型发展的甜头。
 
本报驻山西记者  郭志清   通讯员  任  键
 
来源:中国文化报

在线留言
leave a message